海天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割锦记 > 二 王屋旧景堵心肠

二 王屋旧景堵心肠

推荐阅读: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网游之大盗贼最强狂兵仙界归来千修真仙奇缘调教千金末世之虐杀原形最后一个使徒大唐绿帽王

    空气也仿佛凝滞,无论天上地下,所有人都把鼻息压到最低。

    众人都等着这一击的结果,可那结果来的太迅快,竟无一人看的真切。

    那只是极快的一瞬,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一道光影在两人之间穿行而过,既没有想象中的冲天眩光,也没有力量对撞时的强猛气爆,只仿佛一抹流星滑过。

    一招过后,冒襄的脸变得极度苍白,仿佛被一瞬间抽空了身体里所有的力量。羽融子的脸也是苍白的,苍白之下还透出病态的嫣红。

    良久,羽融子轻咳了一声,如抽丝一般缓缓的说道:“天授紫雷,名不虚传!”他的声音极缓极低,任谁也听得出,他现在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偏偏这个时候,他却仰天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就变成了剧烈的咳嗽,嘴角上尽是从胸腔里咳出的血沫。直咳到声线嘶哑,仿佛将肺叶里最后一口气都咳尽时,他脸上仍带着张狂的笑意。

    羽融子许久才歇了笑声,忽地向冒襄一拱手,说道:“今日与冒兄一战,大畅心怀。他日有缘,再领教冒兄高招!”

    他欲飞走时,忽然想起一事,对着脚下群山喝道:“汝等跳梁小丑,安敢与冒兄为难,还不速速退去?有不识趣的,小心异日落入我翼火蛇腹中!”

    说罢御剑西向,头也不回的飞走了。片刻之后,观战的人群中闪过许多剑华,腾空而起,向四方飞散,竟有四成的人被他一句话吓走。

    羽融子虽走,仿佛余威犹在,剩下的人都有宗门倚靠,虽不惧他临去狂言,心中也蒙上了一层阴翳。这些人斜眼觑着冒襄,只见他脸色苍白如纸,双眼似睁似闭,呼吸却平稳如常,让人看不出深浅。众人虽料定他功力大损,只是摄于适才一击之威,谁无人敢上前邀战,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险。

    冒襄施展‘落魂印’后,几乎脱力。他表面虽然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内里却在拼命搬运,这空城计能多唱一时,就多得一时调息。足足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他才将一缕内息导入正途,渐渐通达四肢百骸。这期间,竟无一人出声。

    冒襄心里冷笑,向不远处的子杞打了个眼色。这两人相处一年有余,默契早成。子杞本来担心他内息空虚,不能再战,见了这眼神才放下心来。当下觑着个无人方位,当先御剑而去,瞧那速度当真是达到了一流的境界。冒襄调息完毕,踏着剑也随后跟上。除了风驰电掣,实在再没有旁的词能形容两人的速度。等到那一群虎视眈眈、不敢下手的剑仙反应过来时,两人已在数里之外。

    一路打打逃逃,两人直到第三日才进了中原地界,身后也终于看不到追兵了。如果之前有人对子杞说,可以不眠不休的连续飞上两个昼夜,他一定会说那人是个疯子,然而现在,他就是那个不要命的疯子。

    两人逃命要紧,也忘了避忌,这一路御剑,被不少常人撞见,有一次飞过一道低岗,几个牧羊童儿看到天上剑光人影,争相驱羊追赶,口中大呼“仙人”。

    御剑之术虽然远快过奔马,然而平时飞上一时三刻已算难得,只因这御剑术对真元消耗极大。真的飞上两个昼夜,怕是要倾尽一身的真元,况且到了后来,还不如骑马来得快。

    他和冒襄不知道在江西府绕了多少个圈子,穿山过林,一路被人穷追不舍,碰上倒霉的、孤身追上来的,还要顺手料理掉。原本埋伏在龙虎山左近的共有近三百个道门剑仙,羽融子吓走了一百多,第一天追下来,反而多了几十个闻风而来的散修。这日晚间,人数就锐减到一半。第二日清晨还在坚持的,已不足三十人。到这第三天,还有几个苦追的傻鸟,已是累得几欲栽倒,看看身边零星的几个同伴,知道追上了不过是徒自受辱,也呼啦啦的都散了。子杞不知道这短短几日,剑仙界里“逃命双侠”的名号已经不胫而走,名满天下。

    三天来,当双脚首次踏上实地时,子杞的身体已软的像一根浸了水的面条,全瘫在地上,半分力气也提不起来。他趴在地上喘息了良久,才拧着身子向身边爬去,抓住了地上的冒襄一阵摇晃,口中大呼道:“你这个扫把星!可把我害——哎呦!”一句话没说完,腰上一阵无力,又软倒在地上。

    冒襄本来已经油尽灯枯,被他这一摇,猛地吐出口血来,脸色越发的苍白了。他仰躺在地上,苦笑道:“你还有这般力气,我是实在不行啦。剩下的交给你了。”说完把眼一闭,横身一躺,如何也不肯再动弹了。

    见他吐了好大一口血,子杞也不敢再闹。瘫在地上喘息良久,踉跄着站起来,四处瞧去,见驿路便在不远,不是荒郊野岭,暗松了一口气。

    “你可别死了,咱们歇息一阵,就上王屋山去。”他在地上直躺了半日,才挣扎起来,将冒襄扶起,朝着中原腹地艰难行去。

    王屋山在济源县境内,位于京城西北方向,两人刚入中原,离着少说也有两千里远。这两人都累得透了力,御不得飞剑,一路昼行夜宿自不必说。子杞翻遍两人盘缠,中途换了一只骡马,代替脚力,走了一个月才来到王屋山下。

    看到熟悉已极的景致,走在走了十几年的山路上,子杞却没有办法兴奋起来。一年半之前,他和师父一起下山,当时的他可以撒娇,可以耍赖,可以像一个孩子一样笑和闹。一年半之后,他却只能默默的缅怀,那个也许即使跨过冥河,也会站在岸边观望着他的人。他仿佛看到一个面目熟悉的孩子,一路唱着歌从山顶跑到山脚。

    王屋山号称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山上道观林立、宗派繁多,在前朝曾经盛极一时,执道教牛耳百年。只是如今早不复当年盛况,山上许多名刹都已废弃,只有几处小道观仍有香火。子杞从小修行的清虚观继承了当年的盛世道统和修行术法,却也不过是山上许多破旧道观中的一个。当年观中除了几个挂单的游方道士,只有师兄弟四个道士和他这一个带发的小童,靠山下几亩薄田和村民偶尔布施的几粒香火钱勉强度日。

    刚登上山顶,便有两位道长向二人迎来,正是子杞的二师叔和小师叔。他们看着子杞仿佛离家多年的游子,脸上闪着慈爱的光辉。他们绝口不提师兄的事情,只是拉着子杞问东问西,反而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冒襄看在眼里,心中没来由的一暖,这两个道士修为虽然并不甚高,身上却有一种修道人少有的亲情,让人生出亲近之意。

    清虚观远没有天师府壮阔,人丁更少。子杞的三师叔被另两个公推成了观主,见面时虽然没说什么,只是摸着子杞的头发,可关爱之心已在双眼中流露出来。冒襄两人仍未尽恢复,当下便在清虚观住下来。

    这期间里,他三师叔常下山去,据说是在山下农家物色了一位好徒弟,正传授他入门的根基。只等他话别家人,了却这段尘缘,就把他接上山来。其余师叔侄三人每日互述离情,从清晨讲到深夜,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有时不经意提到某尘子,往往一带而过,子杞经年思念,伤痛之情反而内敛,再不轻易显出,反而他两位师叔常常神情一转落索,继而强展欢颜。

    在清虚观中静养了一月有余,冒襄已恢复如初,心中便起了去意。这天清晨子杞陪冒襄走进山腹,领略王屋风光,其时天气初暖,冰雪消融,处处生机盎然。寒山之上薄雾轻锁,目光虽然不能及远,却别有一番飘渺幽深的况味。子杞带路,信步之间已走到不老泉边,他心中苦笑,抚摸着那株千年银杏树微微出神。

    “子杞,我身上已经大好了,这便要向你辞行。”冒襄随口而道,说话时仰看银杏树遮天蔽日的树冠,犹如传说中化生天地的扶桑巨木,只觉自然伟力,凡人终其全力也不能窥尽。

    “你要往何处去?”

    “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去年除夕与你谋得一醉,却解开来心结,这才能修成紫雷印。下山后,我想去了结一桩心愿。”

    子杞眼中一亮,笑问道:“你是要去华山?”见他默认,子杞心中又喜又悲,喜的是好友终于破开心结,敢于面对多年苦情;悲的是自己一腔柔情尽付流水,心中佳人已成他人新妇。

    冒襄见他紧咬下唇,低头不语,几乎要将嘴唇咬破,却笑道:“看你那可怜模样!你那日劝说我时,何等潇洒,怎么轮到自己就成了脓包?”

    子杞吞吞吐吐说道:“我,我和你的事本来不同。”

    “有何不同?自古多情,大抵如是。我陪你上天山,再见她一面如何?”

    子杞听了此语,竟有些痴了,喃喃道:“再见她一面么?是啊,只要见到她现在是开开心心的,我就心满意足了。”他猛摇了摇头,咬牙道:“她新婚燕尔,自然是开心的了。我又何必去扰她,让她心烦呢?”转头又痴想:“不!我只远远的瞧她一眼,不让她瞧见我也就是了。她此刻眼中怕只有她的夫君了,我便站在眼前,她也未必能瞧上我一眼。”这般想时,自怨自艾,竟不能自拔。

    冒襄想不到自己一句话竟让他痴成这样,当真哭笑不得。他知道子杞心思虽然单纯,却极重感情,又最愿意胡思乱想,若再任他这般想下去,只怕会就此沉陷,总也醒不过来。正所谓忧能伤人,可不能让他这样沉溺,冒襄手上注入真气,猛拍落他头顶,喝道:“多想何用?与我上天山看看便知!”

    子杞猛醒,拍回他一记,嚷道:“你发疯么?疼死我了!”

    冒襄也不在意,仰天长笑起来,振的头顶树冠哗哗作响。子杞拿一双眼瞪着他,不知他为何发笑。只是忽然觉得,这一段时间里,冒襄越来越爱笑了。

本文网址:https://www.8is.net/xs/14/14473/66564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8is.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